更加注重“四轮”驱动积极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14-05-27      作者:杨鹏       来源:理论工委

为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11年11月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深府〔2011〕165号),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新年伊始,宝安区委区政府将2012年确定为“转型升级年”和“作风提升年”。围绕转型升级,区委书记鲁毅在全区干部大会上提出要抢占现代产业制高点,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区域性服务和创新中心,建设产业强区。2012年6月,根据《宝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在整合原有产业政策的基础上,区政府研究出台《宝安区关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施意见》“1+5”政策文件,进一步贯彻落实市政府指导意见和宝安区五届一次党代会、人代会精神,加快科学发展示范区、特区一体化先行区和深圳西部城市中心建设步伐。宝安区在加大产业引导扶持、鼓励先驱型企业发展等方面力度空前,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放在了实现全区战略目标的突出重要的位置。中小企业是我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体力量,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生力军,要从战略高度来重视并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其解决就业、维护稳定、支撑实体经济、推动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一、宝安区中小企业的现状及主要特点

1、中小企业数量庞大,但发展质量有待提高。截至2011年上半年,全区中小企业达64359家,仅2010年一年就新增18423家。按主要行业分,制造业企业40546家,占62%,农林牧副渔企业193家,占0.3%;电力煤气供水企业290家,占0.45%;建筑业企业586家,占0.91%;服务业企业23169家,占36%。按注册类型分,内资企业57211家,占企业总数的89%,外资企业7148家,占企业总数的11%。宝安中小企业数量庞大,但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不到10%。早期由于承接香港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了大批技术含量较低的“三来一补”企业。9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电子通讯设备等制造产业以加工为主,附加值低,处于国际产业链的底端。近年来,我区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目前全区制造业企业14%设有研发机构,研发投入年均增长45%,高新技术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大。但中小企业发展质量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发展后劲仍显不足。

2、企业上市形成梯队,但综合实力有待增强。目前,全区已上市企业共32家,其中,中小企业上市达28家。在区上市办初步备案的拟上市企业90家,基本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达300家。新上市的有佳士科技、雷柏科技、欣旺达、洲明科技、联建光电等企业。崇达电路、邦凯新能源、科达利、劲拓自动化、可立克等公司也已向证监会上报申请材料。然而宝安的中小企业在全国、全省、全市范围内具有号召力、影响力的偏少,对外资的依赖性比较大,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迈克尔·波特教授将一般竞争战略分为成本领先、差异化和专一化三种。目前宝安企业仍然以实施成本领先战略为主,中小企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和品牌经营能力薄弱,许多高新技术产品的核心技术仍然在国外,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缺乏综合实力强的自主品牌。

3、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但整体布局有待优化。近两年,宝安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工作,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共淘汰低端劣势企业834家,主要分布在五金、塑胶、电子、电镀、印刷、包装等行业;有序引导362家企业整体转移到东莞、河源、惠州、湛江等地;稳健、高新奇等一批优势企业有序转移低端加工制造环节,腾出空间发展研发机构和企业总部,实现了园区升级;有497家“三来一补”企业实现不停产转型,全区“三来一补”企业数由2005年的3353家下降到1100家左右。加工贸易企业向产业链高端环节延伸,企业的产品结构、投资结构出现了优化趋势,向软件、半导体、光电器件、新型元件等高端产业倾斜。虽然近年来我区积极淘汰低端劣势企业,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扶持资金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但过去30年间,宝安产业结构演进主要发生在第一、第二产业之间,产业发展以工业扩张为主要内容,第三产业增长产值长期低于第二产业,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以及会计、法律等中介服务发展不够。现有的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中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比例大,产品结构过于集中,均衡性和抗风险能力较弱。特别是街道、社区工业园区也存在规模小、标准低、不配套、碎片化等问题,一些主导产业群和主要企业群被不合理分割,原料、辅料、技术、产品、市场、物流衔接不到位,缺乏集约式工业园区的长远规划和基于产业发展链条的科学布局。

二、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存在的若干问题

1、转型升级方向不明。2009年,我区出台了保增长“1+8”政策,从促进工业平稳健康发展、加快发展商贸旅游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八个方面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2011年底又出台了《宝安区关于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措施》,从加强工业转型升级政策引导、加快高端产业项目引进落实、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等八个方面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提升我区工业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但针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缺乏全区性的整体规划及行业性的分类指导,存在简单一刀切的现象,且深入中小企业一线调研不够,能为中小企业解燃眉之急的适用性和操作性强的具体指引措施不充分。加之政策宣传力度不足,相当部分企业对为什么转、往哪里转、怎么样转不能做到了然于胸、心中有数,仍存在不少困惑,盲目性较大。

2、转型升级动力不强。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一些中小企业积极进行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谋求转型升级。但即便如此,转型升级也还没有普遍成为企业自发自觉的行为。很多中小企业对于转型升级只有“三分钟热度”,缺乏“不转型就死”的危机感。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成果转化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投入。中小型企业受制于天然的逐利性质和既往的发展路径,对于效果不能立竿见影的转型升级往往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方面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不足,另一方面企业转型升级的外在动力也不够。对于积极转型升级的中小企业实施的激励措施力度不大,物质奖励、创业投资、股权基金等推动作用未充分发挥。对自主转型意识不强、徘徊观望企业的推动措施不够及时到位,调动企业转型升级自我需求的突破口不明、切入点不准。对一些环保不达标甚至阻碍转型升级企业的惩罚措施不严格,企业固步自封、违规违法成本低。这些都影响了中小企业向创新型、效益型、生态型发展模式转变的进程。

3转型升级能力不够。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的理念、价值观、能力是企业转型升级能力的重要因素,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的发展战略、组织架构都体现了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创新意识和前瞻眼光。宝安中小企业优秀人才的短缺使得企业转型升级、技术管理创新显得缓慢和被动。同时,宝安中小企业中“三来一补” 等属于模仿性质和代加工生产的企业较多,自主创新较少、有效发明专利少、新产品开发投入不足,引进国外技术经费支出与消化吸收经费支出之比较高,因此,对外技术依赖度较高。中小企业研发人员匮乏、研发经费偏低、研发水平落后成为其转型升级能力偏低的一个重要表现。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扩大,宝安的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已经相对不明显,对国外资金的吸引力有下降的趋势,一些来源于港澳台地区的资金的质量也有待提高。尤其是受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影响,当前宝安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大、成本上升和税费偏重等问题仍很突出。对于本身就缺乏资金的中小企业来说,进一步提高融资能力迫在眉睫。企业经营规模小、资金有限、自身技术水平低、管理制度不健全、同质化严重等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宝安的中小企业,导致企业经营粗放、发展缺乏后劲。转型升级能力不够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增长。

4转型升级环境不足。由于诸多历史原因,宝安区工业园区数量多,但普遍规模小、服务配套欠缺、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其中5000平方米以上的工业园区有1000多个,但相当一部分厂房建筑陈旧,容积率偏低,配套设施不足、整体环境较差;许多用地属性存在产权不清等历史遗留问题;如对这些旧工业区进行改造,则存在改造成本高、难度大、时间长的问题。据了解,目前全区工业用地126平方公里,而未批建工业用地仅为3.55平方公里,比龙岗区少得多。宝安区以往“以土地换发展,以环境换效益”的外延扩张发展模式亟需改变;规划布局不科学、土地资源短缺,对引进高端企业项目、促进企业增资扩产带来很大难度,使企业转型升级受到地域空间日趋紧张的制约。尽管已迈入城市化进程,但由于早期无序规划、配套低端以及教育资源不足等因素影响,宝安相对北京、上海市或深圳福田、罗湖、南山等区来说,较难引进高端项目,优秀人才也难以长驻久留。宝安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也较滞后,削弱了地区竞争力。尤其是一些政府部门服务意识不强,对宝安的营商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工作作风不正、工作方法简单、行政审批效率不高等问题在有的场合仍表现得比较突出。由于综合环境欠佳,一些企业如立迅精密公司、大富科技公司、长盈精密公司、格林美公司等在异地投放资金设立生产基地,一些优质企业还想把总部外迁。

三、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一)更加注重目标驱动,在强化服务、改进机关作风上下功夫。

1强化目标管理,坚持科学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工作贯穿于全区产业转型升级工作,作为全区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的主体部分、重中之重和实现其目标的必由之路,认真统筹组织、抓好落实。转变工作理念,投资方式由资源开发、产业结构转换导向型向技术创新、产业国际转移导向型转变,着眼于使中小企业从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污染转型,促进经营管理机制创新,促使自主品牌走向国际。根据全区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围绕重点工作,抓紧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和责任分工。各有关单位进一步细化分解各项目标任务,提出具体的落实措施和进度安排,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科学制定转型升级的考核体系,将转型升级工作完成情况作为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优化工作流程,量化考核标准,区政府督查部门、监察机关等各司其职、加强协作,抓好督促检查。建立科学可行的激励机制,把转型升级工作与有关单位、个人评价挂钩,奖优罚劣。实行科学化管理,形成由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绩效评估以及监督考核、绩效反馈、结果运用等环节组成的,贯穿于转型升级工作全过程、环环相扣的闭环系统。

2、强化效率意识,提高执行力。根据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工作需要,尽快修订产业扶持政策,认真梳理、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提高政策的适用性、可行性。提高公职人员的责任心,杜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严格落实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工作政策措施,防止执行过程中的走形变样。落实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等制度,为企业提供更多便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合并行政审批事项,急转型升级之所急、想中小企业之所需,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对符合条件的技术创新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特事特办程序,开辟绿色通道。以“三打两建”工作为契机,通过完善征信记录、健全黑名单制度等措施切实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市场监管体系建设。

3、强化宗旨观念,突出服务性。深入贯彻落实“作风提升年”各项工作部署,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切实提升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沉下去摸底排查、调查研究,了解企业现状、倾听企业呼声,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围绕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需求,积极整合资源,建立完善由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分片包点联系指导制度,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采取集中上门培训、政策打包辅导等方式加大服务力度。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减少行政干预,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加强信息服务,及时公开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动态等信息,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关转型升级工作的统计、监测、分析和发布制度。

(二)更加注重政策驱动,在强化引导、加大扶持力度上下功夫。

1、加强分类指导。根据不同类型企业的行业、规模特点,针对其在经营模式、技术改造、会计核算方法、税收风险等方面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转型升级指引手册,开展“一类一策”的针对性指导和个性化服务,为中小企业发展明确方向、解决困惑、提供方便。比如,如何推动服装、家具、印刷、小家电等优势传统产业打造品牌?如何引导“三来一补”企业不停产转型为法人企业?

2、发展朝阳产业大力扶持一批带动能力强、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集群,支持相关企业承接政府重大投资建设工程项目。推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口岸、产业、城市配送等物流和科技创新、专业中介等服务。建设创意产业孵化器,建立完善关于加快艺术创作、动漫游戏等文化内容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3、政府采购优先降低自主创新中小企业进入政府采购市场的门槛,将其产品列入政府采购目录,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和范围,促进其创新成果的应用转化,减少其转型升级中创新投入的风险,加快树立品牌、创出名牌的步伐。

4、支持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开发行业前景好的海外市场,如引导宝安LED企业出口产品到以色列等国家,鼓励企业开拓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组织企业到海外参展、交流,发挥宝安企业的资本、技术和品牌优势并鼓励向外输出,发展金融、科技和高附加值的品牌经济。创建信息发布平台,发动人员为企业及时提供海外需求信息并给予奖励,充分运用相关信息有针对性地指导企业产品出口和资本、技术、品牌输出。

5、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宝安给予中小企业资金扶持和财政优惠已有不少政策措施,但受惠企业数量仍偏少,资金额度仍偏小,覆盖面和影响力不大。要用好用活技术改造资金、科技研发专项资金,综合运用贷款贴息、信息化建设资助、办公用房补助、纳税额增长奖励等手段扶持转型升级的中小企业。对于自主创新强、技术提升快、环境污染少、品牌形象优、转型升级好的中小企业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扶持及财政优惠力度,适度减少准入限制,为其遇到的资金困难解围。

6、争取税费扶持。为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前景明确的小企业,为一时经营困难的企业争取缓缴、减免税费的扶持政策,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用好用足研发费用税前50%加计扣除、节能节水等专用设备的税额抵免、投资2年以上未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税额抵扣等税收政策。

(三)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在强化激励、实现优胜劣汰上下功夫。

1、培育创新企业家。研究制定“创新企业家培育计划”,有目标、分步骤地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前瞻意识和战略眼光的、能适应未来产业发展规律发挥创新能力的本土企业家。注重培训,加强与高校、院所的互动,为企业家提供交流、共享创新经验的平台。支持企业家到国外深造或有海外背景人士回宝安创业,培养国际竞争意识,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2、发放创新扶持券。借鉴欧洲国家经验,研究制定以中小企业具体的科技创新服务需求为基础的创新投入办法,由政府提供创新扶持券给符合条件的企业(如重点行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用于购买研发服务。中小企业及社会上各类研发机构完成科技服务后,凭券及相关材料到财政部门报销兑现。

3、加强投融资服务。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按照中小企业特点,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发展知识产权融资、票据支付融资、产学研综合示范基地项目融资等业务,促进银企合作,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鼓励担保公司、投资公司等落户宝安,政府机构与民间组织共同举办大型投资洽谈会,建立区域性产权交易中心,搭建资本流通平台。鼓励设立创业投资以及各类股权基金,促使成长性好、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做大、做优、做强,成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骨干企业。

4、激活民间资本。落实《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尽快清理原有阻碍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的规定和规则,促进民间资本在区内消化。改变原村股份经济单纯依赖房屋租赁获益的模式,以区为单位引导原村股份经济的转型升级,组织成立股权投资公司,将闲置资金投资入股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企业或地铁集团、民营医院、学校等社会效益较大的企业、项目,投资高新技术企业,以获取稳定的长期收益。支持有实力的居委会、企业在政府规划的控制下自行完成旧城村、旧厂房改造升级自主改造升级,促进有关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取得良好效益。

5、建立倒逼机制。把好市场准入关,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尽快把具有高能耗、高污染、低技术、低产出等特征的落后企业转移或淘汰出去,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腾出更多空间。明确淘汰落后企业的进度要求,加大环保、安全隐患检查力度,加强劳动监察,对用电、用水实施递进式收费。提高企业环境补偿成本,按污染程度严格实施处理费用分档计价,对超标排污的企业加大提价幅度。

(四)更加注重环境驱动,在强化载体、营造良好氛围上下功夫。

1、活化消费市场。在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改善收入分配结构、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基础上,增加政府的民生支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居民消费的安全感。将提高居民收入、补助困难群体与扶持中小企业结合起来,比如将现金补助改为发放区内企业产品的消费券或由政府定点采购的实物。

2、发展总部经济。加快中心区企业总部建设进度,为企业在宝安建设研发设计中心、测试基地等创造良好环境。鼓励制造业企业将销售、研发、采购等高端环节留在我区,转移低端生产环节。设立总部经济引导基金,根据总部企业对地方税收的贡献,按年度纳税总额一定比例给予奖励。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加强产品市场推广,以总部经济的发展推动中小企业不断创新与发展。

3加强产业载体建设。进一步完善土地整备机制,按照“争取三至五年内全区整备30平方公里的土地”要求,向沿海滩涂、边角料地块、空置土地等开拓、整合发展空间。加大城市更新力度,推进旧工业区升级改造,提供产业发展更新载体,减少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依赖度。加快中小企业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创业园区或基地,提供低成本的经营场地、创业辅导和融资服务,支持大学科技园、创业园、孵化器等机构服务中小企业发展,促进科研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把部分城市功能、社区工业园区纳入产业园区统一规划、统筹布局,扩大园区规模范围,按照先进国家打造高新卫星城的规划思路,建设发展高端园区经济。

4、大力发展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加快光纤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以优质网络信息环境助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三网融合,进一步推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支持宝安电子商务企业以及金融创新企业——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发展,缩短与上海、杭州等地在这方面的差距。

5、提升营商宜居水平。大力推进基础公共服务一体化,在交通、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缩小与原特区内的差距。加强与香港、前海片区的衔接,高标准规划建设宝安中心区、大航空城、西北门户等。积极推进城市综合体、特色商业街区等商业设施建设。加强社会保障和稳控措施,建立预警机制,减少因转型升级带来的就业问题和社会稳定问题。结合宝安人文历史、生态环境着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城市景观,关注企业员工的身心健康、利益诉求,以和谐优美的营商宜居环境吸引高端产业项目和高端人才到宝安发展。

6、营造转型升级氛围。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向中小企业及时介绍产业布局、园区建设等方面的信息,在全区广泛宣传解读政策调整、形势变化和转型升级工作进展情况。每年评比一批转型升级成功的中小企业,评比一批示范园区和示范村(股份公司)、示范单位并给予相应的奖励,通过树立榜样、宣传典型,促进全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