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堵需要双管齐下
发布时间:2014-03-03      作者:马彦明       来源:办公室

      汽车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硕果,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有车有房,一直是国人评价一个人成功的标准之一。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汽车保有量高速递增,“堵”已经逐渐成为了某些城市特有的“风景”。灰霾已经夺走了无数城市的蓝天白云。2013年12月,天津一夜之间推出汽车限购政策,成为继上海、北京、贵阳、广州之后第五个实施限购的大城市。一线城市中“硕果仅存”的深圳,究竟要不要走以限治堵的道路?

一、限购汽车,意义何在?

      2013年,由互动百科联合中国文化促进会、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移动手机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搜狐新闻客户端共同发布的“2013互联网十大热词及年度热词”中,“雾霾”一词格外引人注目。2013年,雾霾笼罩中国多地,甚至连珠三角也未幸免。“厚德载雾”,“自强不吸”的调侃背后,揭示出的是我国严重的环境问题。据最新统计,深圳汽车保有量就已超过250万辆。以此计算,深圳汽车尾气年排放量将有750万吨之多。如不限购,深圳的蓝天白云将不复存在。另一方面,汽车数量增多带来的最直接的问题便是拥堵,曾有人计算,将深圳的汽车首尾相继排成一队,其长度将超过深圳公路的总长度,正如广州重大城建项目公咨委王泽楚副主任所言:“广州曾经走过不愿推行‘三限’的过程,后来撑不住,被迫启用。我认为深圳不限,迟早堵死”。

      事实上,有西方学者指出:在前汽车时代里,现代城市与汽车之间出现了相互纠缠不清的尴尬态势。汽车不仅仅塑造了城市,同时还将城市塑造得再也离不开汽车。从此,在城市的规模与服务城市的交通系统之间存在着一种不相适应的根本冲突。我们建造的高速路越多,它们就会越快地变得超负荷。而越多的停车空间只会吸引更多的汽车,然后又进一步要求更多的停车场。最终形成“汽车——停车库——高速公路”构成的一种愈演愈烈的恶性循环,要缓解甚至阻止这一恶性循环,就必须未雨绸缪,统筹规划,综合治理。限购,是形势所迫,更是大势所趋。

二、限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然而,考察已经实施限购的各大城市,限购政策似乎并未起到决策者所期待的理想效果。究其根本原因,乃是:一厢情愿,被迫出台。正如广州重大城建项目公咨委王泽楚副主任所言:“广州曾经走过不愿推行‘三限’的过程,后来撑不住,被迫启用”。事实上,之前城市的限购政策无一不是在城市拥堵问题十分严重之后“应运而生”的,这种一厢情愿的政策背后,似乎并没有考虑到民众的想法以及相关的配套政策。深圳限购,应该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广泛征求民意,打出一套组合拳。对于市民来讲,买车是一种个人选择,而限制购买则是一种强制手段,如果政策出台不征求民意,而是“一刀切”,就很容易产生一系列副作用,长此以往,甚至会激发社会的不满和矛盾,限购政策的出台,需要倾听民众声音,凝聚民众智慧,打出一套组合拳。比如在限购的同时,严格限制公务用车、购车,提高私家车购置税和售价,针对私家车提高燃油价格,提高中心区停车费,大力发展租车行业,提升驾照考核标准等等,集中民力,综合治理。

2、补齐交通短板,构建一个交通网。实施限购除了征求民意之外,政府还要积极作为,为限购政策“铺好路”。在限购政策出台落实之前,政府必须首先补齐在公共交通方面的“短板”,完善现有地铁、交通网络,实现地铁与公交的完全接驳。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可以通过在公交车站与地铁站增设自行车租赁点、完善自行车免费租赁等方式,构建一个完整方便的城市交通网,为市民提供便捷可靠的出行选择,让民众在自驾和公共交通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3、积极倡导鼓励,形成一种好风尚。城市治堵,不能光靠“堵”,限制政策只是治标之策,如要治本,则需要在民众中间积极倡导鼓励绿色出行,形成一种良好风尚。深圳大运会,没有使用单双号强制性的车辆限行政策,却选择了一种交通管理、交通秩序调整的“自愿”方式,把停用、少用汽车的主动权、选择权还给市民。大运会期间,我们看到的是:党政机关、大型国企等企事业单位公车有一半停驶。在大运会开闭幕式当天则有80%的单位公车停驶;在市委市政府的鼓励下,37万市民申报停驶私家车。这一举措,不仅保证了大运会的顺利召开,更在市民中牢固树立了绿色出行的先进理念。如今限购汽车的问题上,我们完全可以借鉴这一成功经验,在“限”之外,积极“引导”。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带头,减少公车使用量,坚持绿色出行,在民众中,大力宣传绿色出行的理念。同时,可以建立绿色出行的奖励机制,如实名登记公共交通卡,在一年中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此处达到一定数量时,政府或者交通部门能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比如优惠,返现等),来鼓励市民选择公共出行,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风尚。

      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告诉我们,前汽车时代注定是一个日益拥挤的时代,因而也将会是工作效率越来越低下的时代。在后汽车时代里,城市建设将以人性主义作为重要的理念。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因为有方便快捷的公用交通工具、运送机,以及宽敞的步行道路,而自觉放弃给城市造成环境压力的小汽车,城市的发展道路将由此发生根本的转折。在这一个转折点上,只有双管齐下,才能降低代价,平稳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