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公立医院体制改革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6-09-20      作者:郑志刚       来源:办公室

长期以来,深圳市的医疗发展滞后。“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医疗技术水平不能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普遍需求。有关医疗体制改革一直在积极的探索中,到目前为止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医疗体制改革的进展,国务院也提出了《2015-2020年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以及2015年深化医药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

笔者认为深圳市医疗发展水平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存在以下的原因和困难:一是起点低。深圳的城市发展是爆炸式增长,大部分医疗单位从无到有。虽然特区已经有过30余年的发展历程,但整体医疗能力的沉淀还远远不够,仍处在高速成长期。二是人员结构不尽合理。很长一段时间内,深圳的医疗队伍建设以内地引进为主。人员来自四面八方,医学行为方式、医学理念不尽相同,思维相互碰撞,还没有形成合力,学术影响力不够。同时人员梯队建设不足。三是医疗资源配置和分布不尽合理,中心地区医院规模过大,边远地区特别是东部地区医疗整体水平更加落后。四是各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不健全,缺乏联通共享,协作性不够。五是人才引进难,缺乏吸引力。上世纪九十年代,内地医疗技术人员普遍向往深圳,各医疗单位挑选人员时可以优中选优;但现在优势早已不在,深圳对内地医务人员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主要是工薪收入相对内地没有优势,高房价也是一个制约。各医疗单位,特别是基层单位引进人才非常难。

对于深圳的医疗体制改革,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人才引进。医疗救治是一项团队协作过程,更多的是相互配合和整体水平均衡。因此在引进人才方面,除了少数的高端精英人才,重点在年轻医疗人才的引进,不断输入新鲜血液,保持医疗队伍旺盛的活力,保证梯队建设。

二是提高人才引进核心竞争力。经过多年的奋斗,深圳的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基本是生产总值五年内翻了一番,整体工薪水平并没有同步增长。市政府可以加大政府投入,让民众享受改革红利,大幅提高全市各个岗位的工薪标准,包括提高医疗技术人员的工薪水平,引导内地医疗人才到深圳来。

三是提高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降低大型医疗设备检查的收费标准,优化收费体系。

四是加快推行医疗单位收支两条线,减少医疗单位趋利行为,减少大型医院盲目扩张的冲动,优化卫生资源结构布局,平衡全市医疗整体健康发展。